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18 二月, 2022

「玩偶化」作品戲謔現實世界,藝術家們以幽默鬆解生活焦慮

藝術除了是一種表達情緒的視覺語言,更是我們思考、回應世界的重要媒介。正因為有著思考的能力,人類才會生出記憶、夢、意識流的活動。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最新呈獻的藝術家群展中,各人從記憶、戲謔、意識流三個具有啟發性的概念出發,展開在一場在心理星河中的漫遊。

繪畫作為一種行為、一種過程、一種記憶或一種幻覺,不斷在探索事物的本質。 Nona Garcia 的作品以其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表達對自然與生態的注目。展覽中兩幅尺寸巨大且具體而微的畫作,描繪了她生活周遭的微觀景緻。

在記憶與文本、古典與當代的切換之中,章犇的繪畫編排著複雜而精確的視覺秩序。畫面中的教堂、擺鐘、方向標、巴別塔、星球等形象,構成了他的繪畫的修辭。日常隨手塗抹的形象、想像的圖景、閱讀中的聯想、旅途中的照片被章犇分類整理成各個文件夾,這些記憶的碎片會無意識地組合成浮動的畫面,最後形成畫面中的圖像。

Cameron Platter 使用啞劇、超自然景觀、媚俗美學以及物體及其化身之間的滑稽碰撞,傳達了人類文明中令人不安的部分,包括當今世代中,有關資本主義、陰謀、殖民主義、道德墮落、人性和苦難的問題。藝術家將慾望和快樂的圖像與恐懼和絕望的圖像重疊在一起,增強作品的戲劇性。

高瑀的作品及命名大多一語雙關,關聯著對當下處境的回應和詰問。苦瓜、小狗、豬八戒等活潑的形象及詞彙,帶著擬人化、自我異化的特徵,戲謔的方式實現了某種對現實世界和藝術系統內部問題的試探,缺損的快樂及幽默以鬆解言不由衷的焦慮。

此種焦慮似乎失效於楊納描繪各種“玩偶化”的形象之中,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彷彿描繪著一種奇趣狂想的夢境,滲透著藝術家的情感與意識,他用以光滑的卡通形象,表現了人類的扭曲狀態。Rodel Tapaya 對將眾多圖像碎片重新組合,模仿之物被選擇,一一被敘述、轉喻、彌散於畫布。

各個藝術家以夢幻元素表現對人類社會的關注,表面看上去似是輕鬆幽默的作品,其實背後都隱含著創作者對社會的反思。這些畫作如同人類文明的寓言,有待觀眾們一一發掘。

群展 – 記憶、戲謔與意識流
日期:即日起至 3 月 16 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下午 7 時
地點: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 H Queen’s 10樓

圖片來源及了解更多: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