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詞開始搜尋
7 二月, 2023

公映前急煞停、豪門發聲明譴責、最不得民心奧斯卡片……近年最受爭議的電影你看過哪些?

《給十九歲的我》2022 香港

近日,由張婉婷執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引起軒然大波,本來收穫大量好評的電影更在一片爭議聲中暫停公映。大眾對這套作品的反應之所以急轉直下,皆因片中兩位女主角王卓聆(阿聆)和佘麗薇(阿佘)對製作團隊及校方在處理學生隱私、尊重學生意願上表達強烈不滿。阿聆更親撰萬字文,表達自己由始至終亦沒有同意讓電影以任何形式公開放映。因此製作團隊被指責漠視學生意願,剝削學生權益,惹來罵聲一片。

後來事件越演越烈,除了爆出工作人員在 2016 年沒有依照正當程序申請進入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進行拍攝外,他們更在沒有李慧詩授權下,將其訪問片段收錄在電影中,引起李慧詩不滿。

如阿聆在其文章所言,一套花費十年拍攝及製作的電影自有其價值,然而,單憑電影意義本身,並不能夠把公開放映的做法合理化。正如她此前詢問校方「電影與學生誰更重要」一樣,讓大眾思考到底一套電影所帶來的收益及榮譽重要,還是保護學生免受傷害更重要。

目前,電影已被煞停,張導表示如果阿聆未能同意公映決定,亦不會再將電影上畫。至於事件後續發展如何,相信涉事學生及相關人士都希望校方和攝製團隊能盡快給出一個完整及正式的回應。

《Blonde | 金髮夢露》 2022 Netflix

Netflix 去年推出一套由 Andrew Dominik 執導,以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的傳記式電影《Blonde》,此戲由古巴女星 Ana de Armas 出演,展示了這位傳奇女星一生所歷的風光與創傷。此戲改編自作家 Joyce Carol Oates 在 2000 年推出的虛構式人物傳記。這是以夢露的真實人生作基調而改編的小說,因此有些情節是基於戲劇化效果而撰寫的。然而電影將這些情節變成真實影像,並以傳記電影自居,因此不少影評人質疑此戲有誤導觀眾之嫌。

儘管許多電影、連續劇和書籍都聚焦於夢露的人生故事,但這部電影尤其被指責通過狹隘而貶低女性的鏡頭來描繪夢露的生活。作品主要關注夢露一生所遭受的創傷,而忽略了她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其個性和內心生活、她的智慧和堅韌、 她對政治的興趣及知識、她作為演員之成就,以及她對職業抱負的真正深度。

電影有些情節是描述她曾被侵犯、兩次流產等傷痛經歷,電影的拍攝和戲劇性呈現方式同樣令人反感。這讓不少人為夢露感到不值和心痛,並思考為什麼她即使離世多年,但其所受的傷害至今仍被人拿來消費,難道電影的娛樂性大於一切,以致一部自傳式電影沒有負上尊重故事原型的道德責任?

《House of Gucci | Gucci:豪門謀殺案》

這套由 Lady Gaga、Adam Driver、Jared Leto 等人主演的電影《House of Gucci》於 2021 年年底初次在北美上映,故事以時尚界巨頭之一的 Gucci 家族在上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一段複雜家族內鬥史作主題。作品未正式上映已引起極大討論度,除了因為人氣演員陣容外,大家對這個時尚豪門家族的「黑歷史大揭密」都相當感興趣。

電影講述 Gucci 第三代繼承人Maurizio Gucci 與其妻子 Patrizia Reggiani 之間的愛情、背叛與謀殺,Gaga 更因此角色入圍奧斯卡影后。在現實中,這位大家稱作愛慕虛榮的「黑寡婦」當年買兇殺死丈夫,企圖承繼所有財產,最後被判處 26 年有期徒刑。如此一段黑歷史觀眾當然看得津津有味,不過 Gucci 家族卻對此戲公開發表聲明,表示電影內容將家族的所有人醜化,並將家庭成員塑造成自大、自私、瘋狂的負面形象。

相反,電影為 Patrizia Reggiani 包裝成一個受男權壓迫之下的受害者,合理化其所犯下的罪名,有損家族形象。 Gucci 家族更指電影團隊在拍攝期間,從來不曾聯繫和通知其繼承人有關拍攝方向,批評導演為票房而刻意捏造諸多不實內容,是對品牌最大的侮辱。

《Green Book | 綠簿旅友》2018 美國


能問鼎電影屆最高榮譽的奧斯卡獎項,那一定是備受讚譽的好片?那可不一定。2019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簿旅友》在網民一片噓聲中獲獎,同時激起其他電影工作者的不滿, 導演製片人 Spike Lee 更在聽聞結果後憤而離場,拒絕道賀。

電影改編自牙買加裔美國鋼琴家 Don Shirley ( Mahershala Ali 飾)與美國白人保鑣 Tony Lip ( Viggo Mortensen 飾)之間的跨種族友誼。因為在 60 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風氣仍然嚴重, Shirley 僱用急需工作的 Tony 作為司機,護送自己前往深南部保守地區巡迴演出。雖然 Tony 開初仍對眼前黑皮膚的「僱主」不抱好感,但朝夕相處下卻慢慢改變他原來對其觀感,更屢次為他挺身而出,協助化解危機。

不過 Shirley 的家人卻公開批評電影的描述不貼合事實,其中包括導演將其塑造成與家人關係不佳的人物設定,而片中這位鋼琴家有個下落不明的弟弟,事實上,這位弟弟與 Shirley 一直保持聯繫。電影改編真實人物,卻沒有求證本尊家屬,因此讓其家人極為憤怒。

此外,部分網民更對這種典型的「白人救世主」敘事手法感到反感,認為故事上表面彰顯種族隔離時期的珍貴友誼,其實思維上仍然是離不開白人高人一等的概念,因此片中的 Tony 總是作為施予者及幫助者的角色。當年電影以「爆冷」姿態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對此結果,有人歡喜有人不服,不知道你對作品意涵上又有什麼想法呢?

Share This Article
No More Posts
[mc4wp_form id=""]